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私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中、不公開、不欲人知。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教我把罪犯私下招承,不比那小去處官司孔目。」《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兩人私下算計,只須收到一百二十位學生,已有很大一筆出息。」也作「背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私下的言行舉止。《論語.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私下的、偷偷的、不公開的。如:「間出」、「間覷」。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什麼缺失。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梁商看了以後便上書為宋光脫罪,霍諝也因此而顯露名聲。後來「飲鴆止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只求解決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更大的禍患。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往京師向天子朝賀,天子設宴奏樂,此時賦〈湛露〉,就表示諸侯願意共同抵禦天子所痛恨的人,為天子效命。天子因此賜給他們紅色和黑色的弓、箭,以彰顯他們的功勞,並設宴樂酬賞。現在我只是奉命來繼續兩國的友好關係,承蒙君王賜宴,豈敢觸犯大禮而自取罪過呢?」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同仇敵愾」,用來指共同抵禦仇敵。也作「敵愾同仇」。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陽奉陰忮注音︰|ㄤˊ ㄈㄥˋ |ㄣ ㄓˋ漢語拼音︰yáng fèng yīn zhì釋義︰忮,嫉妒。「陽奉陰忮」指表面遵循,私下因嫉妒而違逆。見「陽奉陰違」條。 01.清.昭槤《嘯亭雜錄.卷四.金川之戰》:「張公復輕訥不知兵而事權出己上,陽奉而陰忮之,諸將無所稟承,率觀望不前。」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到寶劍,他說還沒有。孟嘗君不但要他趕快去把寶劍收下,還在門板上寫下:「能使我揚名、阻止我犯錯,縱然私下收受寶物的人,都請快來進諫。」  除了《戰國策》之外,時間較早的《左傳》已有「舉趾高」的說法。《左傳.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說的是:鬥伯比覺得莫敖走路時腳抬得很高,顯得很驕傲,必定會失敗。不過,在《戰國策》中,除了「舉足之高」的用法又接以「志之揚」,語義較完整。後來「趾高氣揚」這個成語應該就是從《戰國策》演變而出,用於形容人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燕太子丹派荊軻獻燕國的地圖,而藏匕首於圖中,以謀刺秦王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後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形跡敗露,現出真相。如:「他私下挪用公款來周轉,沒想到圖窮匕見,終於吃上官司。」也作「圖窮匕現」、「圖窮匕首見」。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蘆葦離去,孔子知其為得道高人,於是恭敬地待他離開後才敢上車。已,停止。緣,沿、循。 (7) 竊慕:私下慕想、嚮往。 (8) 愕然:驚奇的樣子。 (9) 長沙:城市名。今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臺地,為該省的省會。手工業發達,以湘繡和鴨絨被、瓷器聞名於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