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17208 收藏人次:1848835
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九.閣臣相搆》:「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七俠五義》第五九回:「丁大爺只管盤詰,北俠卻毫不介意,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36498 收藏人次:147010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你、你的。如:「若輩」。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瀏覽人次:35071 收藏人次:632627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瀏覽人次:19436 收藏人次:4569991
安放。如:「放置」、「堆置」。
處理。如:「安置」、「處置」。
買、添加。如:「置產」、「添置家具」。
建立、裝設。如:「裝置」、「設置」。
表示。如:「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7214 收藏人次:780091
1.用繩線編成捕捉動物的器具。網的初文。《易經.繫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資治通鑑.卷三二.漢紀二十四.成帝元延三年》:「南驅漢中,張羅罔罝罘,捕熊羆禽獸。」
2.災禍、冤屈。《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紅樓夢》第七八回:「既忳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1.誣衊、陷害。《論語.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2.欺騙、蒙蔽。《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
3.沒有。通「無」。如:「藥石罔效」。
1.惆悵失意的樣子。通「惘」。《文選.宋玉.神女賦.序》:「罔兮不樂,悵然失志。」《資治通鑑.卷八二.晉紀四.武帝太康十年》:「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遷尚甚罔悵。」
2.迷惑、困惑。通「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可、不要。表示禁止。通「毋」。《書經.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縱已之欲。」
耳濡目染     
瀏覽人次:42674 收藏人次:2029173
聽熟了,看慣了,因而深受影響。如:「在良好環境中,耳濡目染久了,自然也變好了。」也作「目染耳濡」、「目擩耳染」、「日漸月染」、「日濡月染」、「耳染目濡」。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14722 收藏人次:934944
塞住耳朵,裝著沒聽見。形容故意不理會或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清.李漁《奈何天》第三○齣:「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
視若無睹     
瀏覽人次:10006 收藏人次:911361
語本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謂當作沒看見一般。形容對事物毫不注意。也作「視而不見」。
置之度外     
瀏覽人次:8288 收藏人次:0
不以為意,不加理會。《南齊書.卷四○.武十七王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自青德啟運,款關受職,置之度外,不足絓言。」《紅樓夢》第六四回:「將現今身上有服,並停妻再娶,嚴父妒妻,種種不妥之處皆置之度外了。」
言聽計從     
瀏覽人次:7034 收藏人次:902931
近義:百依百順,唯命是從,唯命是聽反義:如風過耳,馬耳東風,置若罔聞,聽而不聞辨似: 「言聽計從」及「百依百順」都有完全聽從他人意見的意思。 「言聽計從」側重於信任之意;「百依百順」側重於順從之意。 言聽計從 百依百順 辨似例句 ○ ㄨ 經理很信任小王,對他總是~。 ㄨ ○ 他非常寵愛妻子,對她的要求總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