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2.1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背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負荷、擔負。如:「背負著眾人的期待。」
肩挑背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肩挑擔,以背馱負。指從事苦力生活。如:「當工人需要肩挑背負,身體得強壯才行。」
背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恩德深重。語本北周.庾信〈謝趙王賚馬并繖啟〉:「知恩之重,鼇背負于靈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肩背物。如:「負薪」、「負荊請罪」。
背棄、違背。如:「辜負」、「忘恩負義」。
與「正」相反。如:「負電」、「負極」、「負數」。
憑仗。如:「自負」。
擔荷、承擔。如:「身負重任」。
靠、背對。如:「負山面海」。
遭受。如:「負傷」。
享有。如:「素負盛名」。
虧欠、拖欠。如:「負債」。
失敗。如:「勝負分明」、「不分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荷。如:「背負重任」、「背小孩」。《紅樓夢》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負、背載。如:「馱運」。唐.李白〈對酒〉詩:「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精忠岳傳》第三九回:「張保將高寵尸首馱在背上。」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北山愚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後天帝為其真誠所感動,於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負二山,移去他地。見《列子.湯問》。後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艱難,自能成事。如:「這件事確實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還怕不會成功嗎?」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讓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請求原諒。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反而與他結交,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原文中的「刎頸之交」就用來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勤王:王室有難,起兵救援靖亂。 (4) 負鼎而趨:指曹操以輔佐名義,爭霸一方。負鼎,指伊尹背負罪俎見湯,以烹調比喻致王道之事。趨,行走、追逐。 (5) 假:借。〔參考資料〕 《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班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闢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未平,不可守小故也。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翦枝竭流,終不可絕矣。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相如為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廉頗得知後深覺自己無知,乃袒衣露肉,背負荊條,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世用來形容向對方承認錯,請求責罰和原諒。《舊五代史.卷一三三.周書.世襲傳二.錢鏐傳》:「敢不投杖責躬,負荊請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