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31 ms
共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供給生活所需。如:「躬耕自給」。《後漢書.卷五一.李陳龐陳橋列傳.李恂》:「潛居山澤,結草為廬,獨與諸生織席自給。」唐.許堯佐《柳氏傳》:「歲餘,乏食,鬻妝具以自給。」
|
自給自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和消費維持平衡,可以獨立營生,不必仰賴於人。如:「本村物產豐饒,人人勤奮,多年來皆能自給自足,宛若世外桃源。」
|
不能自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自己養活自己。《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去年秋麥入少,恐民食不足。其上尤貧不能自給者戶口人數。」
|
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應。如:「供給」、「補給」、「自給自足」。《戰國策.齊策三》:「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
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身。如:「自言自語」、「自給自足」、「自以為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舊唐書.卷五六.杜伏威列傳》:「杜伏威,齊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產業,家貧無以自給,每穿窬為盜。與輔公祏為刎頸之交。」
|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內容是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划船捕漁,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划。到了溪水源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下船,從那個洞口走進去。本來洞口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再走幾十步,出現一個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內「豁然開朗」的原意是: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後來也被用來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
集思廣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
杳如黃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去如黃鶴注音︰ㄑㄩˋ ㄖㄨˊ ㄏㄨㄤˊ ㄏㄜˋ漢語拼音︰qù rú huáng hè釋義︰猶「杳如黃鶴」。見「杳如黃鶴」條。
01.《聊齋志異.卷三.宮夢弼》:「和貧不自給,典質漸空。日望宮至,以為經理,而宮滅跡匿影,去如黃鶴矣。」
|
安居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這段話,後來「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就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