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8.7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舞蹈特殊才能班;舞蹈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於1981年在臺灣新成立的一種學校舞蹈教育體制,為國內、外藝術教育制度之創舉。該教育體制規劃理念緣由於第二屆國建會(1979),與會舞蹈學者劉鳳學(參見「新古典舞團」)之建議;她提出應設立「藝術專業教育一貫制體系」建言,以培育國家優秀專業人才,尤其音樂和舞蹈應從小學開始。又1980年教育部故國教司長方炎明(1930-2003)教授,是位積極辦學且富創意之教育家,他依據當時行政院頒布「……應加強文化建設及育樂活動……」條例,即時成立了各項藝術教育班籌備委員會;舞蹈及特教等方面聘請高棪、劉鳳學、張麗珠、廖幼芽、莊美玲、麥秀英、伍曼麗、及林孟真、陳淑美、簡茂發、郭生玉、黃國彥、等學者專家參與籌...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七十八學年度國民中小學舞蹈教育班評鑑報告書》(民國79年12月)、教育部特殊教工作小組《八十七學年度國民中小學舞蹈班評鑑報告書》(民國88年6月)、張麗珠《特殊才能資優教育「舞蹈類」》(高雄師大特殊教育中心編印,1996.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的。如:「殊途同歸」。
特別的、非常的。如:「特殊」、「殊榮」、「才能殊異」、「殊可欽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如:「才幹」、「才能」、「才藝雙全」、「多才多藝」。
有能力的人。如:「人才」、「天才」。
譏稱某種人。如:「蠢才」、「奴才」。
方、始。如:「方才」、「他現在才發現他的錯誤。」
僅僅。如:「他才十歲大。」、「他才給我十塊錢。」
表示強調的語氣。如:「他別再喊累了,我才累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用途、功用。如:「功能」。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踐踏。如:「赴湯蹈火」、「重蹈覆轍」。
遵循、實行。如:「循規蹈矩」。
頓腳、跳動。如:「手舞足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列、位次。如:「排班」、「班次」。
人群的組別。如:「分班」、「班級」、「升學班」。
工作的時段。如:「上班」、「下班」、「早班」、「晚班」。
定時開行的。如:「班車」、「班機」。
軍隊的編制之一。屬於排,通常由九人組成。
班師:把軍隊調回來。如:「班師回朝」。
班底:A>劇團中除了主角外的其他角色。B>固定在一起從事活動的一群人。如:「這支球隊的班底陣容十分堅強。」
量詞:A>計算人群的單位。如:「一班人馬」。B>計算交通工具定時開動的單位。如:「這家航空公司每週有三班飛機飛往歐洲。」C>計算班級的單位。如:「我們學校有二十五班學生。」D>計算工作時段的單位。如:「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眾不同、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如:「特別」、「特等」、「特徵」、「特大號」、「特立獨行」。
特別、專門。如:「特寫」、「特地」、「特派」。
但、只是。如:「不特」、「非特」。
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朝拜的儀節。《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元祐元年復得疾,詔朝會再拜,勿舞蹈。」《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2.一種藝術形式。為人體配合音樂或節奏所作的各種動作。以有韻律的動作表達人內心的思想情感,並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
特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別的、不同於一般的。如:「特殊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