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多刺的灌木。《三國演義》第三回:「滿地荊棘,黑暗之中,不見行路。」《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還虧得苗子的腳底板厚,不怕巉巖荊棘。」
2.比喻困難、紛亂。《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為吾披荊棘,當關中。」《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吾披荊棘,共卿等取天下。」
3.比喻小人、讒賊。《楚辭.東方朔.七諫.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思樹芳蘭,剪除荊棘。」
4.比喻憂思、詭計。唐.孟郊〈擇友〉詩:「面結口頭交,肚裡生荊棘。」
銅駝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時索靖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的銅駝嘆曰:「就要看見你埋在荊棘裡。」典出《晉書.卷六○.索靖傳》。後用來形容國土淪喪後的殘破景象。《清史稿.卷五○○.遺逸傳.莊元辰傳》:「陛下試念兩都黍離麥秀之悲,則居處必不安;試念孝陵、長陵銅駝荊棘之慘,則對越必不安。」也作「荊棘銅駝」。
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劈斬荊棘,比喻創業時的艱苦。《三國演義》第六九回:「王必是孤披荊棘歷艱難時相隨之人,忠而且勤,心如鐵石,最足相當。」
荊棘銅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國土淪喪後殘破的景象。參見「銅駝荊棘」條。宋.陸游〈醉題〉詩:「只愁又踏關河路,荊棘銅駝使我悲。」
滿地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處充滿荊草棘刺。《三國演義》第三回:「陳留王曰:『此間不可久戀,須別尋活路。』於是二人以衣相結,爬上岸邊。滿地荊棘,黑暗之中,不見行路。」
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驚慌急亂之中,為「驚急裡」的諧音。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諕他一個痴掙,諕得荊棘律的膽戰心寒。」元.范康《竹葉舟》第四折:「則見他荊棘律忙忙走著。」
舉動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舉一動,就像行走在荊棘裡一樣艱難。比喻行為受到束縛。《三國演義》第一○回:「獻帝此時舉動荊棘。朝廷官員,並由二賊陞降。」
有刺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魚形,肥胖鼓脹。前端大於後端,殼體周緣生有大小不定形的緣剌。前緣寬廣,內外兩緣有緣剌,後緣朴刀形,寬廣有緣剌。殼表生有疏稀大小顆粒,一排比較大的花苞形的小剌陳列於殼體的周緣。
多毛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肥胖爲橫臥的錐形,前端大於後端,膨脹,周緣生有大緣剌。前緣爲新月形,有內緣溝及內緣稜。殼表生二行平行的剌狀脊稜及顆粒。
小葉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橫臥的圓錐形,腹、背方向對稱,前端大於後端。前緣爲均衡的圓弧形,寬廣,扁平,生有顆粒。後端爲三角形的尾板,扁平,低下,光滑。殼表生有大顆粒,顆粒分布近於均勻。殼體近於橫臥的圓錐形,前端爲圓弧形,後端爲尖銳突出。腹、背兩緣對稱,彎曲。前緣爲大圓弧形,扁平,寬廣,低下,生有大小顆粒及內緣溝。後緣爲三角形,末端尖而突出,三角形,扁平,低下,光滑。殼表覆有粗重的大顆粒,其中也雜有稀少的小顆粒,後腹緣及前緣也常生小鋸齒,背側鋸齒比較粗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