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藝文志     
瀏覽人次:320 收藏人次:0
史書中彙錄書籍目錄的一種體例。班固《漢書》始創此例,後世史書多仿其體。也稱為「經籍志」。
[漢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4497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班固撰,見於[漢書]卷三十,居十志之末;其體裁一本劉歆之[七略],為中國西漢以前群書目錄之總匯。
  班固撰[藝文志]之緣由,於志首總序說:「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因而[春秋]、[詩]、[易]都分為數家之傳,致使戰國以來,對於諸子之說,有真偽之爭,諸子的言論已失去了原來的面貌;到了秦朝,更用焚書坑儒以愚昧百姓,諸子學說再遭浩劫;漢朝興起,雖曾廣徵藏書,大收篇集,但仍是書缺檢脫,禮樂崩壞;直到漢孝武帝,有「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以收諸子傳說,編錄於府」之議;成帝時,就召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與詩賦,輯錄群書。劉向對於所輯之書,每每條其篇目,繓其...
〔漢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647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後漢班固撰。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望都長班彪子。年9歲能屬文,誦詩書。及長,博通經籍,九流百家之學,無不窮究。明帝時,官校書郎,蘭臺令史,典校內府藏書。他非常熟悉〔七略〕的分類,所掌管蘭臺的藏書,即依據〔七略〕的分類來排列。
  司馬遷撰〔史記〕130篇,止於武帝太初。遷卒後,遞有好事者續撰,但多淺鄙,不足以續貂。至後漢班彪,繼作後漢數十篇,並譏正前人之失,未完而卒,明帝命固續成其父之志,固乃斷自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成書百篇,名曰〔漢書〕,其十志中的〔藝文志〕係依據劉歆〔七略〕增刪改訂而成。
  〔漢書藝文志〕著錄六略38類、596家、13,269卷...
〔新唐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406 收藏人次:0
  〔新唐書藝文志〕,宋歐陽修撰。修與宋祁奉敕重修〔唐書〕,本紀、表、志部分由修主撰。劉昫所主纂的〔舊唐書經籍志〕係依據毋煚之〔古今書錄〕一目,刪去敘錄與小序而成。〔古今書錄〕撰成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故玄宗時代及以後的著作悉未入錄,殊失史志誌一代文獻之意,致使章學誠以為:「舊唐志經籍志集部內無韓愈、柳宗元、李翱、孫樵之文,又無杜甫、李白、王維、白居易之詩,此亦非當時之遺漏,必其本志有殘逸不全者矣」(〔校讎通義卷一著錄殘逸類八〕)。蓋未細閱舊唐志大序,未免疏舛。
  修所纂新唐志即據舊志大肆增補玄宗以後的著作,凡經部補117部3,360卷,史部補358部12,327卷,子部補507部5,...
〔宋史藝文志     
瀏覽人次:366 收藏人次:0
  〔宋史〕,元托克托等修,其卷202至209為〔藝文志〕,凡8卷,著錄近萬部,120,000卷。在史志中卷帙最富。此志係據宋代〔三朝國史藝文志〕、〔兩朝國史藝文志〕、〔四朝國史藝文志〕及〔中興藝文志〕4部國史志刪其重複,併合而成,因倉促成書,重複舛論,為諸史志之最。其目分4部44類,大抵依據〔舊唐志〕而略有損益。
  兩宋學術昌明,著述甚富。又印刷術盛行,古籍新著,多經刊行。且每經校讎,因而今日所見宋以前古籍,多係由宋人箋注、校訂、編輯。其所成定本,多著錄於宋人書目,而以〔宋志〕所收最多,所以為考證古籍流變的重要資料。
  〔宋志〕錯誤既多,後人每加訂正,如明焦竑、清錢大...
漢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244 收藏人次:0
漢書十志之一。是班固按劉歆所撰之《七略》編定。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略,共收書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略有總序,每家之後有小序,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文獻。簡稱為「漢志」。
[清史稿藝文志     
瀏覽人次:182 收藏人次:0
  〔清史稿〕卷151至154為〔藝文志〕(以下簡稱〔清志〕),係由吳士鑑編成長編9本,章鈺分類,朱師轍改編整理而成。單行本則僅題朱氏之名。
  〔清志〕編成,雖歷經10餘年,多人參與,仍多缺誤,綜合20餘家意見,略述於下:
  (一)體例--仿〔明志〕斷代成篇,唯增收清人所輯古代佚書,附於每類之後,至於明末遺民,有關太平天國文獻,清末革命黨人著述,多未收錄。反而收錄入滿清遺老出仕民國,或已入民國後的著述,斷限失當。又所著錄各書,其撰人里貫仕履及生平,多有不見列傳,未能仿漢、隋、新唐諸志,略加注記。
  (二)收書範圍--〔清志〕共收四部書9,633種,138,0...
[元史藝文志     
瀏覽人次:147 收藏人次:0
  [元史藝文志]4卷,清錢大昕撰。大昕(1728-1804)字曉徵,號辛楣,別號竹汀,江蘇嘉定人。乾隆19年(1754)進士,選庶吉士,擢侍講學士,遷少詹事,歷充山東、河南、湖南、浙江鄉試考官,提督廣東學政,以丁憂歸,遂不復出,歷主鍾山、婁東、紫陽書院,嘉定9年卒,年77。大昕學問博冶,經史、文字、聲韻訓詁,天算輿地、考據辭章之學,無不賅通,所著有[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竹汀日記鈔]、[潛研堂詩文集]等。
  [元史藝文志]4卷,則錢氏所撰以補元史者,蓋遼金元三史俱無藝文志,無以志其代的文獻,故錢氏編此以補之。其序云:「但取當時文士撰述,錄其都目,以補前史之闕,而遼金作...
藝文志二十種綜合引得     
瀏覽人次:138 收藏人次:0
  〔藝文志二十種綜合引得〕,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編纂。民國22年(1933)北平編纂者出版;民國55年臺北成文出版公司影印。
  該書凡4冊,其中第1冊為序、凡例、筆畫檢字、拼音檢字、十五種藝文志內容表、「中國字庋擷」法;第2-4冊為索引正文。
  索引正文係將我國古代20種藝文志的書名、著者提作索引條目,混合編排成綜合索引,是我國古代著述書名和著者的查尋工具,也是我國歷代國家書目的檢索工具。
  收錄的書目,包括15種史書藝文志、4種禁燬書目和1種徵訪書目。收錄圖書年代涵蓋我國先秦至清末,收錄圖書總數凡40,000餘種。
  (一)15種史書藝文志...
〔漢書藝文志講疏〕     
瀏覽人次:122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講疏〕,顧實撰。實字惕森(或作生),江蘇武進人,嘗留學日本,歷任各大學教職,著有〔中國文字學〕、〔中國文學史大綱〕、〔莊子天下篇講疏〕、〔圖書館指南〕等書。〔漢志講疏〕出版於民國11年(1922)。
  是書每於著錄書之首,注存、亡、殘、疑。存者先引歷代簿錄,論說篇卷異同,再論今之存本,何者為善。有無後人校注?亡者試論著者行誼、篇旨,後代有無輯本。殘者先引歷代簿錄,以證其殘,再言此書有無輯本。疑者引各家之言,論辯其書。篇後再附〔見存百家真偽書表〕。
  〔漢志〕原文依官本及王氏補注本。顏注附行已久,亦附錄其下。而漢志原本時引〔別錄〕、〔七略〕,故亦加以採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