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親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近密切。《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自呼韓邪後,與漢親密。」《紅樓夢》第九回:「自此以後,他二人同來同往,同坐同起,愈加親密。」
親密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在社會中,無可避免地與他人產生互動,而互動下促進各種不同程度的關係,且各式的關係對於個人而言有其不同的重要性,而親密關係則指彼此能分享內心想法,並且了解對方,建立信任、親近、愛與歸屬感等的依賴關係。(註1)親密關係可依親密性(intimacy)的程度而區別,可分為初級關係(primary relationships)與次級關係(secondary relationships...
親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密感是心理健康的現象之一,是個體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親近的感情關係,能與別人分享苦樂、共同合作、信賴別人的心理傾向。完形心理學派的觀點認為,人在人群裡並非獨立的個體,而是與別人相互依賴的個體。當個人能表示對別人有興趣,樂意與人交往,與人合作,共同分擔工作中的苦樂,不但在內心深處會感覺到相互信賴和尊重,也顯現彼此熟悉和相互需要。容易與人建立親密感的人,心理適應良好,人際關係良好,工作效率亦較為良好。
  「親密感」是新精神分析學派艾立克遜(E.H. Erickson)人格發展論的第六階段課題。艾利克森認為到了成年初期以至於壯年期,人與人之間應有親密關係之發展,能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親密無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係非常密切而毫無隔閡。如:「團結就是力量,指的就是彼此相互信任,親密無間,才能凝聚力量,發揮作用。」
親密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很多親密需求以主題統覺測驗方法(thematic apperception method)探討,而且各有不同評分標準,使得概念的定義還沒有最後的定論。根據各家說法,親密需求可界定為個人對同伴、友誼的需要。
  自莫瑞(H.A. Murray, 1893~1988)以問卷方式研究親密需求的個別差異起,心理學家發展出各種方法測量親密需求,一九五○年代此方面的研究曾達到高潮,最有名的實驗之一是心理學家夏赫特(S. Schachter, 1922~)在一九五九年發表的親密需求研究,他以即將接受的電擊會不會痛的說明,控制受試者焦慮程度,藉以觀察受試者選擇與人一起等實驗的傾向,結果證明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姻親」。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親吻」。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暱近的、親近的。如:「親密」、「密友」。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森把忠誠定義為:"不顧價值系統的必然矛盾,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生愛的關係,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這裏有自我犧牲或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在戀愛中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從而獲得
相濡以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摘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空隙。[例]間隙、親密無間、間不容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