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97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訴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某方式或某途徑來解決問題。如:「訴諸公論」、「訴諸武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多、各個。如:「諸位」、「諸君」、「諸般」、「諸子百家」、「諸如此類」。
文言「之於」、「之乎」的合音字。如:「藏諸名山」、「付諸流水」、「反求諸己」、「付諸行動」。
代詞。通「之」。如:「公諸於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獲得,但彼此之間仍有相當大的不同,其主要差異如下:1.重視主動的學習:學習不是來字被動的灌輸,而是訴諸於學習者主動思考和探究,是一種個體「由做中學」的系統化、主動化的過程;2.強調反省的學習:學習者經由自我察覺、自我矯正、自我監控、自我反省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出新的知識、態度、行為和技能,以因應新的社會脈絡情境之需求;3.提倡團隊的學習:傳統的「師徒制」偏重於一對一、個別的學習,可是「認知學徒制」很強調人員的合作與互動,所以學習不是獨立進行的,而是在團隊合作下學習的。「認知學徒制」是一種教學新典範,如果能善加利用,對於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揭開、揭發。《新唐書.卷一五○.李揆傳》:「揆懼復用,遣吏至諲所,構抉過失,諲密訴諸朝。」
謬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亦是講說不通的道理或想法。可分成:假兩難推理模稜兩可(Equivocation)人身攻擊分割合成訴諸群眾(Proof by verbosity)偷換概念區群謬誤後此謬誤循環定義循環論證恐嚇論據條件機率滑坡謬誤無效證明訴諸恐懼從眾效應訴諸無知紅鯡魚
衝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情緒過於激動,而訴諸非理性的心理活動。如:「他因一時衝動,鑄成大錯。」
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道德或法律上,因某種行為的結果,任人評論或處分。[例]由於客戶違約,公司決定訴諸法律,追究責任。
康米紐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制度。(1)母親學校:母親為教師,家庭即學校,重視生活教育,以外感官的發展為主, 因此教育方法不訴諸文字,應實際觀察。(2)國語學校:全民入學,以母語教學為主,不教導古典語文,目的在於訓練記憶力及想像力。(3)拉丁學校:學生正值發育期,教育目的在培養判斷力,因此必須學習古典語文及七藝,但語文的學習偏重實用。(4)大學:為菁英教育,非全民入學,專研百科全書,除了知識廣博外,也要精深。 結語綜如上述康米紐斯的教育思想植基於唯實主義,虔誠的基督教信仰以及泛智主義,希望能以教育改造社會,促進人類發展,以期獲致和平、安詳、康樂...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進行知。例如:因練習技藝而變成技藝匠,因建築而成建築師,因有公正行為而成為公正人士,只說而不行,不訴諸實踐,如同蘇格拉底所言,並非真知僅是知的淺。二是理論理性(theoretical reason),指因純粹知而知,本身是一種超越實體的冥想,除了知之外別無目的,也一無所求。亞氏認為此種境界,最是幸福,此種心靈,終將不朽。其中「思考」本身就是理論理性的要素。用「四因說」來解釋事物從潛能到現實狀態的變化。這四種原因分別是質料因(material cause):是指一物被創造所從出的成分(the elements out o...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