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衝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情緒過於激動,而訴諸非理性的心理活動。如:「他因一時衝動,鑄成大錯。」
2.勾引、誘惑。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我這等打扮,可衝動得那廝麼?」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休說別個,只這一套衣服也衝動他。」
3.衝撞撼動。《三國演義》第七○回:「張郃軍兵,反被自家敗兵衝動,都屯紮不住,望後而走。」《東周列國志》第九回:「陳兵原無鬥志,即時奔散,反將周兵衝動。」
衝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衝動型是認知類型(cognitive style)中的一種情況。認知類型是認知學派研究的主題之一;他們認為人類在認知發展中,會逐漸形成一種方式或傾向,受能力及個性所影響,並透過行為表現出來。認知類型的區分方式很多。有的學者將認知類型區分為場地獨立型(field independent style)及場地依賴型(field dependent style);有些則區分為平穩型(leveling style)及敏銳型(sharpening style);而衝動型則與沈思型(reflective style)相對。
  有些學者認為:沈思型的人,處理事情比較沈著;思考的時間較長,採取的...
模仿衝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衝動說主張人類生來就有模仿的本能,一切藝術的創作,都不外是模仿本能的表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皆主張一切藝術皆不外模仿自然與人生的種種現象。藝術史家則將人類在模仿衝動下所完成的藝術形象,分為兩種型式:一是寫實形式的模仿,如舊石器時代後期的動物畫像,以表現真實形象為目的;另一為幾何形式的模仿,如常見於陶器上的紋樣。另外在跳舞方面,如澳洲土人的袋鼠舞、戰爭舞均有模仿意義,後者由兩隊人馬各持兵器,假作戰鬥之狀,一面跳躍呼喊,一面互相擊打,鼓聲漸敲漸急,動作也愈變愈劇,看來像是真的戰爭。斯賓塞(H. Spencer)以為音樂源於感情亢奮時所發出的語...
遊戲衝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和席勒(F. von Schiller)皆有遊戲衝動說之主張。康德認為藝術的美的創造,是從遊戲的本能出發,和實際生活毫無關係,而在消耗了生活上的剩餘精力之後,可以得到一種快感。席勒在〔美育書簡〕中也主張藝術是生命力餘裕的表現,而遊戲衝動的旺盛,則是人類文化進步的一種標誌。英國哲學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主張無論人或動物,精力一旦有了剩餘,就要隨自己的心意往外發洩,這便是遊戲行為形成的原因;吾人因每日將精力用於日常生活的必要事務上,一有餘力,就想利用這分精力去從事藝術的創造活動,這是藝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經思考、失去理智。如:「衝動」、「衝口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前言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由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motivation)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二、理論內容個人是一個統一的、有組織的個體,個人的絕大多數慾望和衝動是相互關聯的。驅使人類的是若干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要,這些需要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他們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文化不能扼殺它們,只能抑制它們。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覺相稱,很明顯這將為一個人的生涯增添絢麗的色彩"。(艾...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l stage):發生於青春期至成人之後進入兩性的成熟關係中。個體性器官成熟後,產生第二次的性慾衝動,性需求轉向相似年齡的異性。佛洛依德認為此時期的性本能,需要透過「性高潮」才能滿足,因此產生性愛。兩性始有共同生活與婚姻的理想,性心理的發展已非常成熟。發展不良則會出現佛洛依德定義之異常成人性表現(如同性戀等)。 參考文獻林彥妤等譯(1991)。心理衛生---現代生活的心理適應。台北市,桂冠。柯瑞(200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六版)。(鄭玄藏等合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空手搏鬥。馮,徒步渡河。暴虎馮河指空手與虎搏鬥,不靠舟船徒步過河。後比喻人有勇而無謀,冒險蠻幹。語本《詩經.小雅.小旻》。[例]憑一時的衝動做事,無異是暴虎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