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衝動 - 教育百科
ˋ
chōng dò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ōng dòng
解釋:
  1. 因情緒激動而出現未經理性思考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例】每次看到製作精美的裝飾品,她就有股衝動想去購買。
  2. 形容情緒激動缺乏理性思考。
    【例】他做事情太衝動了,常常觀前而不顧後,所以引起許多糾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衝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反詞: 冷靜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ōng dòng
解釋:
1.因情緒過於激動,而訴諸非理性的心理活動。如:「他因一時衝動,鑄成大錯。」
2.勾引、誘惑。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我這等打扮,可衝動得那廝麼?」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休說別個,只這一套衣服也衝動他。」
3.衝撞撼動。《三國演義》第七○回:「張郃軍兵,反被自家敗兵衝動,都屯紮不住,望後而走。」《東周列國志》第九回:「陳兵原無鬥志,即時奔散,反將周兵衝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衝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mpulse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理學名詞。人類動作的產生,是由刺激引起。不管意識性的或無意識性的,都必需由中樞神經的命令,經由神經纖維傳達到效果器。這種神經纖維的活動電位稱之為衝動。神經衝動傳達時間的快慢,與神經纖維直徑成比例,神經纖維較粗的傳達時間較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衝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Impulsiveness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衝動」常是指未經深思熟慮,發自於本能的行為,如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論中,本我所激發的行為。衝動是天生、未經學習的行為,較接近於動物性的一面。而對於這些衝動的內容為何,則大都從外顯行為來推測,如性的驅力等各種生理上的需求。
  在西方哲學中,從柏拉圖(Plato)強調理性的傳統,對衝動及其所衍生的概念,常採負面的觀點。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其〔靈魂論〕(On the Soul)中,就將職司營養及感官所衍生的衝動及情緒放在非理性(irrational)部分,與此相對的就是只有人類才有的理性部分。因此在組合上,就是永遠由理性部分來指導非理性部分。康德(Immanuel Kant)對天生的衝動採蔑視的態度,認為出自於欲求者,不具有道德價值,一定要受理性的約束。休姆(D. Hume)及英國的道德情操論者(the Sentimentalists)主張,在天生的各種衝動中,也包含道德情操。當然也有主張調和各種衝動,使符合理智的要求,如杜威(John Dewey)。
  中國哲學中,對人性的探討常以性善、性惡、性無善無惡等假設,來看待包含衝動在內的人性;而性的善惡,就在於道德情操之有無,孟子的四大善端即指此而言。可是荀子認為天生的人性無法自動合乎道德規範。在儒家,無論是主張性善或性惡,都強調禮樂教化的重要性,經由教化而使合乎規範。
  若干衝動出於需求,有些需求必須滿足,有些並非必需,要加以壓抑。教育就是教人抑止不必須的需求,因為那是可有可無的。道德判斷的自律,都是對這些原始衝動抑止的過程,也就是理性的發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衝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ong-tō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不加思索、感情用事。
同義詞: 衝碰
反義詞: 冷靜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衝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衝動衝碰
相似詞 激動 相反詞 抑制、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