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8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別清楚。如:「認清事實」。
認清真相;大團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名詞。戲劇中導致情節突變或逆轉之真相暴露或真相大白。「發現」或「認知」的場景,是古典戲劇當中的重要基本元素,亦是多數現代戲劇的主要成份。優里庇底斯(Euripides)的《海波里特斯》(Hippolytus)一劇中,國王西修斯(Theseus)自女神雅德米(Artemis)得知,他即將死去的兒子海波里特斯(Hippolytus)被人誣陷強辱王后菲德拉(Phaedra),是子虛烏有的控告時,父子兩人終於得以最後的擁抱。莎士比亞的《冬季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一劇中,當國王利翁提斯(Leontes)知道被眾人早已認定死亡的王后郝美溫妮(Hermione)是無辜的,他不僅對...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澄澈、乾淨、純潔。如:「清澈」、「清朗」、「清亮」、「清潔」。
高潔、廉明。如:「清望」、「清高」、「清白」、「清操」、「清廉公正」、「清官難斷家務事」。
寂靜。如:「清靜」、「冷清」、「清幽」、「清閒」。
秀美。如:「清麗」、「清雅」、「眉清目秀」、「清秀佳人」。
詳細、明白。如:「清楚」、「清晰」。
了結。如:「清帳」。
整理。如:「清理」、「清掃」、「清除」、「清倉」。
單一的。如:「清唱」、「清一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識、分別。如:「認識」、「認字」、「認人」、「辨認」、「認路」。
表示同意、接受。如:「認可」、「承認」、「認錯」、「認輸」、「認罪」。
當作、以為。如:「認為」、「錯認」。
沒有血緣關係而結成親屬。如:「認乾媽」、「我想認你的小孩當乾兒子。」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自輕自賤,自慚形穢,自暴自棄反義:不可一世,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狂妄自大辨似: 菲,音ㄈㄟˇ,微薄的。不可寫作「非」。 「妄自菲薄」及「自暴自棄」都有輕視自己的意思。 「妄自菲薄」側重於心理上輕視與放棄自己;「自暴自棄」側重於行為上放棄自己,甘於墮落。 妄自菲薄 自暴自棄 辨似例句 ○ ㄨ 我們必須正確地認清自己,~固可不必,妄自尊大亦屬不宜。 ㄨ ○ 自從感情遭挫後,他變得~,天天喝酒麻醉自己。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釋義 撲朔︰跳躍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的樣子。 3.用法 本意謂兩兔並走,雌雄莫辨。今用以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認清楚。 4.義近.義反 義近 難以捉摸、盤根錯節、混混沌沌 義反 一目了然、涇渭分明 5.例句 偵探已從撲朔迷離的案情中,找到最關鍵的環節,破解這個難題。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面對困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要鼓勵當事人勇於面對困難,而不逃避問題;其次要認清問題,透過討論將籠統的疑惑,界定得更清楚;再次是列舉對策與研判對策,以腦力激盪法,想出一切可能的解決辦法,並考慮各對策的優劣得失與後果;最後確定實施對策,天下沒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方法,所以要通權達變,「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即是可行之道。自我肯定訓練自我肯定訓練是懂得拒絕別人的技巧,能表白自己的意願,有主見,有自信心,合情合理,不遷就他人無理的要求與干擾,以免造成埋怨、後悔、自責、膽怯的後果。一般人常礙於情面,...
面質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質技術(Confrontation)目錄1 定義2 面質技術之注意事項3 面質技術之功能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首先當諮商員發覺當事人的言語以及行為不一致時,即需協助當事人認清事情的問題,而其適當的使用時機包含下列幾種情況:當事人的行為、認知以及情緒上相互矛盾當事人的可能危害至他人利益當事人使用防衛性策略當事人無有效利用資源當事人未察覺到自己的限制當發生以上之行為時,諮商員應在第一時間指出,並且糾正當事人矛盾,或者其逃避之處,以協助當事人了解真正的問題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面質技術時,因談話過程就偏向於糾正,會使...
自知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指能認清自己的能力、優缺點。語本《老子.第三十三章》。[例]他很有自知之明,辦不到的事情,絕不輕易允諾。
當務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務之急」原作「當務為急」。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曾教導子弟做事一定要知道輕重緩急。他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對什麼事都清楚明瞭,但仍知道要先完成當前最急迫的事;一個仁慈的人,對什麼都給予關愛,但仍知道要先親近有賢德的人。孟子告訴學生,凡事都要先認清優先順序,先完成當下最急切的事,這叫做「知務」,也就是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後來「當務之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前最急迫要做的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