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2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說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說、唱方式表達的敘事性曲藝。如鼓詞、彈詞、相聲等。
說唱式演唱歌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曲類型名。一種介於說話和唱歌之間的藝術歌曲。第一位使用說唱式方法於歌劇作品之作曲家是洪伯定克(E. Humperdinck, 1854-1921),他於1897年在歌劇《Königskinder》中使用說唱式歌曲,但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是最成功的使用說唱式方法來表現其音樂的特色與聲音的戲劇性之作曲家,他創作了不少說唱式歌曲,如《Gurrelieder》、《幸運之手》(Die Glückliche Hand)、《月下的彼爾魯特》(Pierrot Lunaire)、《Die Jackob-Sleiter》、《摩西與亞倫》(Moses Und Aron 部分歌曲...
《The Encyclopeadia of The 20th Century Music》、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說唱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講說和演唱表現故事情節的民間文學。參見「講唱文學」條。
單弦說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北平的民間曲藝。參見「單弦」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話」。
言論、道理。如:「學說」、「著書立說」。
解釋。如:「說明」、「說理」、「解說」、「說清楚」。
責備。如:「我剛剛說了他一頓。」
談論。如:「談天說地」、「談古說今」。
介紹親事。如:「說媒」、「說親事」。
文體的名稱。如:「小說」、「偵探小說」、「少年小說」、「長篇小說」。
用言語勸說別人,讓他聽從或採納自己的意見。如:「說服」、「說客」、「遊說」。
喜悅。通「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嘴發出合乎音律的聲音。如:「唱歌」、「唱戲」。
高呼。如:「唱名」、「唱票」。
泛稱詩歌詞曲。如:「新唱」、「絕唱」。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盡甘來」就是說苦日子已到盡頭,再來就是好日子了。此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例如《劉知遠諸宮調》。「諸宮調」為盛行於宋、金、元間的一種說唱文學。《劉知遠諸宮調》講的是五代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故事。劉知遠在落魄潦倒時被李文奎收留幫傭,並娶其女三娘為妻。李文奎死後,劉知遠一家受三娘的兄嫂排擠與欺凌,他不堪受侮而棄家投軍。後來劉知遠終於建立了功業,入贅岳節度使家,又將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
交頭接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話是宋代流行於民間的一種說唱文學,多取材自古代軼事,《前漢書平話》即是改編自西漢的歷史。漢朝初年,高祖皇帝駕崩後,接任的惠帝個性軟弱,以致朝政由太后呂氏把持。惠帝崩後,呂后又立少帝,並大封宗族兄弟為王,引起劉氏諸王與朝中大臣的不滿。《前漢書平話》講述到這段歷史,說燕王劉澤起兵反呂后,呂后認為這是朝中大臣唆使的結果,便聽從族人呂胥的建議,宴請各大臣,要在席間給朝臣一點下馬威。呂后命樊亢維持秩序,樊亢在席上宣布三項禁令:一、不能兩人以上一起起身,二、不得湊近頭耳私語,三、不得推說酒醉拒飲。違者立斬。後來「交頭接耳」就被用來形容低聲私語。
歌仔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戲曲。流行於閩、臺地區。明末閩南的錦歌、採茶曲、車鼓弄等民間藝術傳入臺灣後,吸收本地的民歌、說唱,並受京戲、四平戲的影響,逐漸發展成為獨立戲種。初期常在空地演出,稱為「落地掃」。主要曲調為七字調、大調、哭調、雜念調等。伴奏樂器以殼仔弦、大廣弦、月琴、臺灣笛為主,伴以鑼鼓等打擊樂器。今日在大陸閩南龍溪、薌江一帶,流行的歌仔戲,是由臺灣傳過去的。
緣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一種流行於唐代的說唱藝術。敘述故事的始末緣由,作品均為宣揚佛教教義和講述佛教故事。現存作品有《醜女緣起》、《目連緣起》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