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4.82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始於秦,通行於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後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字體。如:「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字體。即隸書。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由小篆減省而成。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咄咄,本為驚懼之聲,後用來表示氣勢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氣凌人,使人驚懼。晉.王羲之〈雜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瑯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次復作危語……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星羅棋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è釋義︰猶「星羅棋布」。見「星羅棋布」條。 01.《初學記.卷二一.文字三.雜文》引晉.成公綏〈隸書體〉:「若乃八分璽法,殊好異制,分白賦黑,棋布星列。」 參考詞語︰棋布星羅注音︰ㄑ|ˊ ㄅㄨˋ ㄒ|ㄥ ㄌㄨㄛˊ漢語拼音︰qí bù xīng luó釋義︰猶「星羅棋布」。見「星羅棋布」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四.幾輔.內市日期》:「但內府二十四監,棋布星羅,所設工匠廚役隸人圉人,以及諸璫僮奴親屬,不下數十萬人。」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書為中國書法的一種書寫字體,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大約起於漢代。草書初創時稱為「章草」,是將隸書簡省點畫,保存波勢,草率寫成,但字字分離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將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於是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南朝梁武帝,名蕭衍,博學能文,並擅長書法,曾作〈草書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峙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 天目山位於浙...
大器晚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大器曼成」,竹簡整理小認為「曼」當讀作「晚」,裘錫圭則懷疑此字當讀為「䟂(慢)」。帛書本《老子》隸書本,則「大器晚成」作「大器免成」,意思是:「道」像最偉大的器物,不是人力所能製作的。這種意思和上下文的「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較能呼應。並附載於此,以供參考。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焚毀,國家所藏的《書》也毀於戰火。漢文帝時,秦朝博士伏生講授保存下來的28篇《尚書》,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成,稱為《今文尚書》。《尚書》的稱謂中“尚”便指“上古”,記載上起堯舜,下至東周,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漢武帝末年。魯共王拆除孔子的舊宅,從牆壁夾層中得到用秦代以前的大篆(籀文)寫成的《尚書》,稱為《古文尚書》,除與《今文尚書》相同的28篇外,多出16篇。西晉後,《尚書》全部散佚。東晉時梅賾獻《孔傳古文尚書》,包括與《今文尚書》相同的28篇(但析為33篇)和另外2...
熟能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鏡錄.卷四五》。 (2) 陳康肅公:陳堯咨,字嘉謨,生卒年不詳,宋閬州閬中人。以氣節自任,工隸書,善射。卒謚康肅。咨,音ㄗ。 (3) 矜:誇耀。 (4) 睨:音ㄋ|ˋ,斜視。 (5) 頷:音ㄏㄢˋ,點頭,表示招呼、應允或嘉許的意思。 (6) 忿然:憤怒的樣子。忿,音ㄈㄣˋ。〔參考資料〕 ■《朱子語類.卷一○四.朱子.自論為學工夫》器之問:「嘗讀《孟子》『求放心』章,今每覺心中有三病:籠統不專一,看義理每覺有一重似簾幙遮蔽,又多有苦心不舒快之意。」曰:「若論求此心放失,有千般萬樣病,何止於三?然亦別無道理醫治,只在專一。果能專一,則靜;靜則明;明則自無遮蔽;既無遮蔽,須自有舒泰寬...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伯喈,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亦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有《獨斷》、《蔡中郎集》。 (2) 車騎填巷:車馬填滿巷道。形容賓客眾多。騎,音ㄑ|ˊ。 (3) 盈坐:滿座。 (4) 粲:王粲(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國魏山陽高平人。東漢末避亂,依劉表於荊州。後仕魏,官至侍中。擅長辭賦,所作慷慨悲涼,深刻感人,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樓賦〉、〈七哀〉詩等。 (5) 屣:音ㄒ|ˇ,鞋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