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7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面對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面。如:「今天上司要跟我們面對面的溝通。」
面對面定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人實際面對面交談之時間,而非透過電腦連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朝著、向著。如:「槍口對準靶子」、「面對面」、「對著天空」。《文選.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部。如:「顏面」、「面貌」、「面容」、「笑容滿面」。
身分、地位。如:「面子」、「情面」。
外在的風采、情況。如:「門面」、「體面」、「場面」、「局面」、「世面」。
物體的外表或上方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封面」、「表面」。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向著、對著。如:「面壁思過」、「背山面水」。
當面。如:「面談」、「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量詞:A>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三面牆」、「一面國旗」、「兩面鏡子」。B>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面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面向、面朝。《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捉季布傳文》:「蕭何便囑侯嬰奏,面對天階見至尊。」宋.陳與義〈菩薩蠻.南軒面對芙蓉浦〉詞:「南軒面對芙蓉浦,宜風宜月還宜雨。」《鏡花緣》第八五回:「於是面對戲臺恭恭敬敬福了一福,奠了三杯。」
2.面臨。指當面對著問題或形勢。如:「面對挑戰」、「面對這波寒流來襲,養殖戶早有萬全準備,以防寒害。」《古尊宿語錄》卷二○:「壞與不壞,俱非內外。不隔纖毫,尋常面對。」
對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面對面。即當面。比喻切近。《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每為吾兒陳事,千里外猶對面語。」《紅樓夢》第五七回:「方纔對面說話你尚走開,這會子如何又來挨我坐著?」
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顧理(Cooley)所提出之團體分類,其指出初級團體多半存在於農業社會或相對關係較為親密的非正式團體之中,在團體間的關係滿足成員的基本情緒及心理需求,而次級團體則大多是指工業社會下現代組織正式團體的關係特質,透過有限的面對面互動下建立較微弱的認同,彼此間情感連結少。註1 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1)相對規模較小的團體(2)團體成員彼此之間認識較久、較為熟識(3)互動關係維繫較長(4)屬於關係親密且經常面對面接觸(5)彼此形成深厚...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推論到母群體。與深度訪談法比較得到的優點:深度訪談法 焦點團體訪談法1. 省時間、易進行 一對一、面對面 將訪談技巧運用至小團體的過程,故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廣泛訊息2.透過團體討論法討論特定議題只能在同一時間蒐集到一位受訪者的意見、看法、感覺、觀點 可以在同一時間收集到多位受訪者的觀點、意見與反應3.團體互動激發多元觀點 不適合探討高度爭議性的議題 成員間匿名性較高,能減輕因議題屬性而引發部必要的張力關係若進一步與深度訪談法比較,那麼焦點團體訪談法就具有下列幾項缺點:1. 焦點團體訪談法的互動與討論情境,仍與自然情境不...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蒐集資料方法而區分之調查有三類:1.個人訪問(personal interview):個人訪問可採面對面方式或電話訪問進行。2.文字問卷(written questionnaires):文字問卷與訪問所使用之題目,通常採問題式提出,要求受訪者反應。3.控制觀察(controlled observation):最簡單之形式是從學校紀錄中取得所需資料,也包含利用測量工具如成就測驗、態度量表等蒐集而得之資料在內。 肆、依蒐集資料時間長度區分依據研究者搜集資料所涵蓋之時間長度,可分為以下兩類(Babbie,1973,pp.62...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多(5)教學者站立之位置,應在中央且正面之位置(6)避免長時間使用黑板,背對學生(7)要與學生保持面對面之關係及眼部接觸,來掌握學習者之注意力(8)穿著應大方得體,因時地制宜5.R:要求學習者之反應(Require Learner Response):有效之學習情境,應是教學者能讓學習者產生反映,對正確之反應增強。學習者之反應不外明顯的和隱藏的兩種。短時間之學習,明顯的和隱藏的效果一樣,但如果是連續性之學習,則學習者如能以明顯反應確示,會使學習者學得較好。教師對學生之反應最好立即回饋,或是改正其錯誤後再教導正確內容,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