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9.90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頓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五燈會元.卷四.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2)證悟一切現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南朝梁.劉孝標.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於七住。」
頓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頓悟學習是早期完形心理學派的主要學習理論觀點,亦是認知學派的學習理論觀點。在二十世紀初,與美國行為學派同時崛起的是德國的完形心理學派(Gestalt Psychology),這個學派是由魏泰默爾(M. Wertheimer)、柯夫卡(K. Koffka)及柯勒(W. Köhler)等人共同建立的。
  頓悟學習經柯勒實驗證明;他以黑猩猩的實驗說明動物的學習有賴於頓悟,並非依靠嘗試錯誤,也就是說,動物必須了解整個情境中各個刺激變項間的關係;突然領悟到此一關係,學習始能成功。柯勒認為動物所學習的並不是特殊的動作習慣,亦非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知覺到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因此,頓悟學習...
頓悟前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醒悟了以前的過失。如:「他現在終於頓悟前非,要好好的開始重新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刻、突然。如:「頓悟」、「茅塞頓開」。《紅樓夢》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理解。如:「領悟」、「覺悟」、「醒悟」、「恍然大悟」、「執迷不悟」。
一笑置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僧惠洪(西元1071∼1128),號覺範。所著《石門文字禪》一書,內容輯錄自己生平寫就的詩文。在〈題所錄詩〉篇中他說,他在各寺院道場講述佛法精要,但都不曾想過要將這些言論收錄成書,而弟子惠英卻編了兩本篇幅很大的書,但是臨濟宗是強調頓悟,不以著書立說為志,他覺得愧對九祖的訓示,想將書拿去燒掉。可是一想到惠英這麼好學,只好笑一笑把書擱放在一旁。後來「一笑置之」被用來形容不當成一回事。此外,在陸游〈書夢〉詩和楊萬里〈觀水歎〉詩中,也可看到「一笑俱置之」和「一笑姑置之」的用法,可見「一笑置之」在宋代已被廣為使用。
面質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個部分。最後則應協助當事人清楚了解,其矛盾的行為妨礙到自己以及危害到他人的權益之情況,藉此讓當事人頓悟,並改善其矛盾的行為模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面質技術英文關鍵字:Confrontation 參考資料註1陳金定/著。諮商技術,2001年初版,頁369-389。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初從弘忍學法,後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為禪宗六祖。所開啟之頓悟法門,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 (2) 秀:神秀(西元606∼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后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 (3) 偈:音ㄐ|ˋ。梵語,義譯為頌。為佛教文學中的詩歌,無韻,每偈由四句構成。 ◎2《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
Fritz_Perls_完形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人如何行動,遠比知道他們為何表現如此更重要。因此強調此時經驗了什麼,而非當事人說了什麼。覺察包括:頓悟、接受自己、對環境了解、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能與他人有接觸能力等。經驗是不斷變動的,因此當事人被期待重新擁有自己的眼光,非被動等待治療者給他們頓悟或答案。Fritz Perls主張完形治療是種情緒主義的治療,當事人必須靠自己站起來,自己處理自己的生命問題。Fritz Perls的治療方式:協助當事人移去環境支持而轉成自我支持,且從中將以被屏除的部份...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人了解其負面思考,或者一些不良行為後,諮商員會協助當事人皆受這些挫敗,並且使當事人對錯誤的行為有所頓悟。另外諮商員也可透過因果關係的說明,來使當事人較能輕易洞察其之間的關聯性。重新定位:當事人適時了解自我,並且自我內省後,諮商員應協助當事人建立一個新的發展途徑,使當事人能超越舊模式的生活型態,並且鼓勵當事人運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阿德勒學派治療法英文關鍵字:Adler counseling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190-198。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