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0.81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三國蜀漢臣,字季常,宜城(今安徽省懷寧縣)人,眉中有白毛,兄弟五人中以良最有才名。劉備稱帝後,以良為侍中,後追隨劉備征吳遇害。(2)(西元1840~1939)原名馬志德,字相伯,江蘇鎮江人。世奉天主教。曾任駐日本神戶、長崎領事。在上海創立震旦學院,繼創復旦公學,任校長。民國後曾代理北京大學校長、國民政府委員。著有《拉丁文通》、《致知淺說》、《法文關鍵》等。
馬良白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蜀漢人馬良,眉有白毛,故稱為「馬良白眉」。見《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的、善的。如:「優良」、「良好」、「善良」、「良師」。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很、甚。如:「良久」、「用心良苦」、「感觸良多」。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
的確、果然。如:「良有以也」、「良如所言」。
良人:古時候對丈夫的稱呼。如:「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如:「馬匹」、「駿馬」。
馬上:立刻。如:「政府為了便民,特地成立馬上辦中心。」
兵馬:泛指兵力。如:「我方的兵馬是敵方的一倍。」
人馬:多指人員。如:「登山隊的人馬剛從這兒經過。」
馬虎:隨便、不嚴謹。如:「為人處事,不可馬虎。」
南轅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1>欲攻邯鄲2>,季梁3>聞之,中道而反4>,衣焦不申5>,頭塵不去6>,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7>,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8>。』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9>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 (1) 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在位三十四年卒,諡安釐,世稱安釐王。 ...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以為前皆非是,如劉向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 (2) 傅會:牽強、附會。〔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緜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馬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228)三國時蜀臣,馬良之弟,才氣過人,好論軍計,嘗謂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諸葛亮深加器重,後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敗,下獄而死,亮為之流涕。
攻心為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化、智略等勝敵為上策。《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三國蜀馬良兄弟五人。他們的字中都有「常」字,時稱為「五常」。《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北轍南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轅北轍」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1>欲攻邯鄲2>,季梁3>聞之,中道而反4>,衣焦不申5>,頭塵不去6>,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7>,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8>。』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9>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 (1) 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