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勉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盡力而為。漢.劉向《列女傳.賢明傳.周南之妻》:「國家多難,惟勉強之。」
2.牽強、不自然。如:「勉強一笑」。
3.強迫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如:「他既然執意離去,你又何必要勉強他留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迫使、使用強力。如:「勉強」、「強迫」、「強人所難」、「強詞奪理」。《孟子.離婁上》:「是由惡醉而強酒。」《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原是他情願的事,又沒有那個強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強迫人去做能力不夠、或不願意做的事。如:「勉強」。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時,有一年的夏至,應郴(ㄔㄣ)請下屬杜宣喝酒。懸掛在北壁上的弓正好投映在酒杯裡,看起來就像是酒杯裡有條蛇。杜宣勉強喝下後,便感到肚子不適。回家後,食慾不振,身體日漸瘦弱,怎麼都醫治不好。後來應郴來探視,便問他身體不適的原因,杜宣說是那天喝下酒杯裡的蛇所造成的結果。應郴回官府後,想了又想,一回頭看見了壁上的弓,這才發現杜宣所說的蛇,原來是弓投映在酒杯裡的影子。於是應郴再度請杜宣到府裡喝酒,並讓杜宣坐在當初的位子上,同時向他證明了杯裡的蛇只是牆壁上的弓影,而杜宣的病也因此不藥而癒。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杯弓蛇影」,用來比喻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驚疑恐懼。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均有極為精闢的論述。在《老子》第一五章中,老子形容古代的有道之士,高深得令人無法完全理解,如果想要勉強來描述,可以說他謹慎小心得像要渡過冬天的河水,警覺戒備得像要防守四鄰的窺伺,拘謹恭敬得像個賓客,和藹可親得像冰塊融解,敦厚質樸得像塊未經雕琢的素材,渾然融合得就像激濁的江水,心胸開闊得像空曠的山谷。像這樣的人,不會驕傲自滿,所以才能夠去除舊有的弊端,不斷地更新進步。典源又見《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是表述不同等級的人聽到了同樣高深的道理,會有不同的反應。修養最高深的人會去努力實踐,修養中等的人半信半疑,修養低下的人則一笑置之。這是因為「道」的呈現往往是出乎常理之外的,正如最高尚的道反而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喝、飲。如:「呷茶」。宋.鄭震〈飲馬長城窟〉詩:「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關。」《儒林外史》第二○回:「勉強呷了兩口湯,仍舊面朝床裡睡下。」
苟延殘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勉強存續生命。《西遊記》第三一回:「欲要自盡,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終不明。故沒奈何,苟延殘喘,誠為天地間一大罪人也。」也作「苟留殘喘」、「苟延殘息」。
2.比喻勉強撐住局面。如:「兩隊因為實力懸殊,下半場時,弱隊只能苟延殘喘,勉強撐到終場。」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幸有金珠報。」見《廣陵詩鈔》。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這兩句也是「拋磚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說我勉強作成這首似瓦礫般的詩,希望引來對方如珠玉般的好詩。在文獻上,和「拋磚引玉」這句成語相關的傳說,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詩人常建和趙嘏的一段故事了。相傳常建很佩服趙嘏。有一次知道趙嘏要來到蘇州,心想趙嘏必然前去靈巖寺遊覽,於是先在寺裡牆壁題上:「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這首詩他故意只寫兩句,留下後面兩句,就是希望趙嘏看了以後能補上。等趙嘏前來遊覽時,果然在這兩句詩後補了:「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意致高妙,確是好詩。後人認為常建就是在「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見載於《談徵.言部.拋磚...
意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表示心意。[例]大家各憑能力捐點錢意思意思,不必勉強
水到渠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格局.大收煞》:「但其會合之故,須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車戽。最忌無因而至,突如其來,與勉強生情,拉成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