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2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與父母。亦可特指君主。《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天地君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家五種至尊的倫常。即天、地、國君、雙親、老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姻親」。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親吻」。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自謙之詞。用於對別人指稱和自己相關的事物。如:「敝校」、「敝姓」。《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夏,齊孝公伐我北鄙。衛人伐齊,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懸罄1>,野無青草,何恃2>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侯乃還。 〔注解〕 (1)...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比喻處事順乎自然,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出處(《莊子.養生主》) 故事梁惠王有位廚子,名叫庖丁,他替梁惠王殺牛的時候,只要用手一觸,輕握著刀,膝一靠,就能聽到皮和骨頭分離的聲音。有一回,梁惠君親眼看到了,不由得讚歎地問:「真妙啊!你是怎麼辦到的?」庖丁就說:「那是因為用刀的道理,我已經明白的很透徹了!我剛開始學殺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就是這整頭牛,不知如何下手。經過了三年,我才有所領略,眼睛不再看到整頭牛了,我看到的只有它的筋骨結構了。到了現在,我已可以靠...
小時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1>曰:「小時了了2>,大未必佳!」文舉3>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4>。 〔注解〕 (1) 韙:陳韙,漢太中大夫,生卒年不詳。韙,音ㄨㄟˇ。 (2) 了了:音ㄌ|ㄠˇ ㄌ|ㄠˇ,聰明慧黠。 (3) 文舉: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國若斯其熾也。和熹以女君親政,威不外接。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或以邊州難援,宜見捐棄;或懼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謀夫回遑,猛士疑慮,遂徙西河四郡之人,雜寓關右之縣。發屋伐樹,塞其戀土之心;燔破貲積,以防顧還之思。於是諸將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張奐之徒,爭設雄規,更奉征討之命,徵兵會眾,以圖其隙。馳騁東西,奔救首尾,搖動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至於假人增賦,借奉侯王,引金錢縑綵之珍,徵糧粟鹽鐵之積。所以賂遺購賞1>,轉輸勞來2>之費,前後數十巨萬。或梟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載路,牛羊滿山。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