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22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常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常、時常。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是病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紅樓夢》第五七回:「我常常和你姐姐說,心裡很疼你,只是外頭不好帶出來的。」
2.平庸。唐.孫棨《北里誌.天水僊哥》:「其姿容亦常常,但蘊藉不惡,時賢雅尚之,因鼓其聲價耳。」宋.范仲淹〈上執政書〉:「除錄事參軍,則縣令中昏邁常常之流,可去數百人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時時、一次又一次,表示頻繁的意思。如:「常常」、「時常」、「老生常談」。唐.韓愈〈雜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載,漢朝時的楊惲(ㄩㄣˋ),父親楊敞是昭帝時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強,所以年輕時就在朝廷裡擔任要職,聲名顯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覺中顯露驕傲的態度,常常得罪別人,其中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宋國人因他種的苗未長高,而用手將它拉高,結果苗卻反而枯死了。典出《孟子.公孫丑上》。比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宋.呂本中《紫微雜說》:「學問功夫全在浹洽涵養蘊蓄之久……非如世人強襲取之,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也作「拔苗助長」。
塞翁失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塞翁失馬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內容4 相似詞5 例句 解釋說明人一生的遭遇,常常很難預料,因為有些事情發生的非常不幸,但是可能會因為不幸得到幸運;而有些很稱心如意的事情,結局反會帶來災禍。 出處《淮南子.人間》。11111112456 故事內容邊塞附近有個善於養馬的人,一天,他的馬忽然逃到胡地去了。鄰人們都前來安慰他,他父親卻不在意地說:「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怎知不會帶來什麼好運,正是我們的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走失的馬居然帶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鄰人都來道賀,但是他父親卻說:「這也不必太高興,怎知不會是災禍的前兆...
爾虞我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互相詐騙。形容人際間的鉤心鬥角。參見「爾詐我虞」條。如:「為了生意上的利益,商人們常常爾虞我詐。」
櫛風沐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在堯的時代,天下發生大水,把田地和房子都沖毀了,人們生活十分痛苦。於是堯派禹前去治水。禹是個十分認真負責的人,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他親拿著治水的工具,和工人們一起開通水道,疏通洪水,因為太勞累,以至小腿上面的毛也被磨光了,身體常常浸沐在驟雨中,頭髮被烈風給吹動著,也就是頂著烈風急雨不斷辛勤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讓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莊子.天下》文載,墨子稱禹「沐甚雨,櫛疾風」,後來「櫛風沐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外奔走,極為辛勞。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了黃門侍郎。因為他的知識很豊富,什麼事情講起來都頭頭是道,且又喜歡儘量發揮他的見解,於是太尉王衍就常常稱贊他說:「聽郭象說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瀉水,直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補充相近詞:伶牙俐齒、滔滔不絕、妙舌連環、舌粲蓮花 實例參加這場辯論比賽的同學,都是各校決選出來的善辯好手,個個「口若懸河」,雄辯滔滔。若想達到「口若懸河」的境界,必須在研究學問上身下苦功,方有所得,與人交談,才能言之有物,否則使人笑我鄙陋粗俗,言不及義。 參考資料(1)馬玲華 著「成語選粹」,p.44-45,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世一...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臥薪:睡在柴草上。嘗膽:品嘗苦膽。=二.=釋義 春秋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決心要報仇,他為了不忘記失敗的恥辱,特地睡在柴草上,並且常常嘗苦膽,以此來激勵自己的鬥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打敗了吳國。比喻發憤圖強,報仇雪恨。=三.=語源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返回)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座位),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吳越春秋˙句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吳讎,非一旦也。苦身勞心,夜以接 日。目臥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懸膽於戶, 出入嘗之,不絕於口...
南轅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4.例句 1.出處 《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2.語譯 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3.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背道而馳 相反詞 殊途同歸 4.例句 做事粗心的你常常把一件事搞的與當初的目的南轅北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