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09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經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書典籍。《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竦閉門自養,以經籍為娛。」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沛國劉顯,博覽經籍。」
〔隋書經籍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書經籍志〕,唐魏徵(580-643)撰。按此志的編者,今傳本題趙國公長孫無忌奉敕撰,按〔四庫隋書提要〕謂宋天聖舊本,有跋稱〔隋書〕每卷均分題撰人,十志內唯〔經籍志〕題侍中鄭國公魏徵撰。復按〔舊唐書經籍志〕的大序,錄有毋煚〔古今書錄〕序,批評元行沖的〔群書四部錄〕說:「所用書序,咸取魏文貞」,也是將〔隋書經籍志〕的作者,歸之魏徵,與天聖舊本合。今傳本題長孫無忌者,不過因〔隋書〕的十志,後來由他奉詔監修表進,故天聖以後的刻本改題他奉詔撰,並非〔經籍志〕的實際撰稿人。
  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好讀書,多通涉,隋未嘗從李密任祕書丞。唐太宗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貞觀3年(西元...
經籍纂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籍纂詁〕106卷,清阮元(1764-1849)主編
  清嘉慶4年(1799)琅嬛僊館刊本
  清嘉慶19年學海堂刊本
  清嘉慶間(1796-1820)揚州阮氏琅嬛僊館刊本
  清光緒6年(1880)淮南書局刊本
  清光緒9年點石齋影印本
  清光緒14年鴻寶齋石印本
  清光緒20年點石齋石印本
  清光緒間(1875-1908)文瑞樓影印本
  民國49年(1960)臺北世界書局影印本,書前有目錄索引
  此書堪稱古書中訓詁資料之總集,其編纂肇因於阮元督學浙江時,以研讀經史必先通...
[文獻通考經籍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獻通考]348卷,元馬端臨(約1254-1333)撰。其中卷174-249,共76卷為[經籍考],可簡稱為[通考.經籍考]、[經籍考]或[馬考]。
  本書採輯錄體,彙集群書之類序、著錄數量、解題、序跋等。主要採用[崇文總目],此目係北宋申期祕書藏書目。而[郡齋讀書志]及[直齋書錄解題],係南宋初期及末期之私家藏目。大致包括兩宋公私收藏。又輔以宋代太祖至寧宗歷朝國史藝文志,以及群書序跋、史傳、文集、筆記等,共約160家。輯錄體上承[出三藏記集]、[史略]等,下啟[經義考]、[小學考]、[溫州經籍志]等。為編撰解題書目開一方便之門。
  [馬考]共計收書4,025種,...
經籍纂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阮元等撰,一○六卷。依韻歸字,每字下詳列經籍中訓詁,為治經學的重要工具書。
〔隋書經籍志考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書經籍志〕所著錄的書,經過唐末五代之亂,多所散佚,故前代治圖書目錄學多致力於此志。初有清章宗源氏撰〔隋志考證〕13卷,繼有姚振宗氏撰〔考證〕52卷,今俱傳於世。
  章氏(1752-1800)字逢之,浙江山陰人,中乾隆51年(1786)舉人,卒於嘉慶5年,年49。生平好輯佚書,依據〔隋志〕目錄作為蒐輯的張本,積10餘年,所輯稿本滿10餘笈,卒後歸葉繼雯、孫星衍等人,或謂馬國翰刻〔玉函山房輯佚書〕,其中經史子3部,皆據章氏的輯本。
  章氏自所輯得的古書資料,仿宋王應麟〔漢志考證〕而撰〔隋志考證〕。全書究有若干已無人能詳,僅有史部13類的考證賴錢泰吉傳錄而留存,光緒3...
[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10年(1921)吳興劉錦藻取清乾隆51年(1786)至宣統3年(1911)間之掌故,摭拾鈔纂,而成〔續皇朝(清)文獻通考〕一書。全書400卷,凡分30門136目。其中卷257至282,共26卷為〔經籍考〕。其部類並參倣元馬瑞臨〔經籍考〕及〔四庫全書總目〕,而略有改易,如集部於別集外,別立詩集類,總集之後,又有文史一類。劉氏於〔經籍考〕之前,曾撰文敘其體例曰:「臣謹案乾隆四十七年〔四庫全書〕告成,凡〔皇朝通考〕中所編〔經籍〕一門,大約〔四庫〕所已備。惟是乾嘉以後,名儒碩彥,接踵而起,於四部之學,各有著述,其義理淺陋,議論偏僻者,固不敢謬加蒐采,致乖體例。其宗旨純正,堪以繼續乾嘉學派者,...
[國史經籍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史經籍志〕6巷,明焦竑撰。萬曆22年(1594)大學士陳于陛建議修國史,並推薦當時居翰林院修撰之焦竑主其事,竑乃著手編寫〔國史經籍志〕,至25年完成初稿,先在搢紳間傳抄,30年始刊刻出版。全書乃以鄭樵〔通志藝文略〕為底本,更動部類略予增刪書目而成,收錄自先秦迄明之書。分6卷,卷1制書類,著錄明代御制書,以下依次為經、史、子、集四部,其中經部分11類,史部15類、子部16類、集部5類並附詩文評,共分48類。同類中再依內容不同而分目,四部連御制書類共分324個屬目,各類書之間以目名分隔之,首創我國第一部4部三級分類的國史書目錄。每一類書後有小序,述一家一派之源流及得失,四部48類,共有48...
[八史經籍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史經籍志]為日本無名氏所輯,由鎮海張壽榮於光緒元年(1875)刊印以傳。八史者,指漢、隋、唐、宋、遼、金、元、明。一部廿四史,僅漢、隋、新舊唐書、宋、明六史有藝文或經籍志。後因宋史志係據兩宋諸國史藝文志,寧宗以後著作多所漏列,故益以補宋志1種。遼金元三朝除採補元史志1種外,復錄補三史藝文志2種,故[八史經籍志]收錄史志、補志共10種,其目如下:
  [漢書藝文志]1卷
  [隋書經籍志]4卷
  [舊唐書經籍志]2卷
  [新唐書藝文志]4卷
  [宋史藝文志]8卷
  [宋志補]1卷 清黃虞稷、倪燦編 盧文弨錄
 ...
南雍志經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雍志經籍考〕2卷,明黃佐撰。明太祖初即吳王位時(元至正24年,1364),已訂定國子學官制。次年,復於元代集慶路儒學舊址設置國子學。洪武14年(1381)令改國子學於雞鳴山之陽,規模大為擴充。15年3月改國子學為國子監。按周代有上庠、東序、辟雍、成均、曹宗等五學,其中以辟雍居中為最尊,後世遂以天子設立之大學稱辟雍,所以南京國子監,亦稱為南雍。
  明代自成祖都城北遷後,所有政府各衙門均隨之遷入京師,南京所賸僅為駢枝機構,存其名而無實權,唯南雍例外,監內各官職與北雍俱相同。南雍中設有監丞及典籍二官。典籍相當於宋代館閣之職位,掌管監中古今經籍,並負責監內各種圖書的印刷及出版。明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