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筇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ㄓㄨ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qió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óng
解釋:
[名]
1.一種竹子。實心節高,適於作枴杖。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二.漢中志》:「琉璃、火浣之布、蒲桃之酒、筇竹、蒟醬,殊方奇玩,盈於市朝。」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八.花之品》:「三弄笛聲風過耳,一枝筇影月隨身。」
2.竹杖。因筇竹可為杖,故稱杖為「筇」。唐.韓偓〈江岸閒步〉詩:「一手攜書一杖筇,出門何處覓情通。」《西遊記》第一四回:「那裡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