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合作運動 - 教育百科
ˋ
ˊ
ˋ
ˋ
ˋ
  • 漢語拼音 bù hé zuò yùn dò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hé zuò yùn dòng
解釋:
以非暴力抵制為手段的抗爭行動,尤指印度獨立運動中,甘地(Mahatma Gandhi)倡導的反英行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反抗英國的統治,甘地於西元1920~1922年間和1930~1934年間領導了全印度範圍的不合作運動,呼籲印度人不納稅、不入公立學校、不到法庭、不進公職、不買英貨;甘地自己並曾多次絕食。印度的和平抵制行動幾乎癱瘓當地殖民政府的運作,英國國內輿論壓力增大,迫使英國政府不得不讓印度逐漸發展自治體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不合作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