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n |
解釋:
[形] 嗓啞不能出聲。《玉篇.疒部》:「瘖,啞不能言。」如:「瘖啞」。《淮南子.泰族》:「既瘖且聾,人道不通。」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嗓啞不能出聲。《玉篇.疒部》:「瘖,啞不能言。」《淮南子.泰族》:「既瘖且聾,人道不通。」《北史.卷五二.齊宗室諸王列傳下.武成諸子》:「安樂王仁雅,從小有瘖疾。」 2. 啞巴。《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撫掌笑先生,年來效瘖啞。」 |
|
注音: | ㄧㄣ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瘖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