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通事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tōng sh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ōng shì
解釋:
  1. 清朝治臺時期,稱負責地方官府與原住民間溝通訊息的官員。
    【例】吳鳳在清乾隆間,擔任通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通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ōng shì
解釋:
1.朝覲聘問的外交事務。《周禮.秋官.掌交》:「掌邦國之通事,而結其交好。」
2.替人傳達請謁的事。
3.處理事務。南朝梁.武帝〈贈諡裴子野詔〉:「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勞通事,多歷年所。」
4.翻譯外國語言的人員或官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給奧斯哥等三人聽了,三人連連點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通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