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陰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tài yī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yīn
解釋:
  1. 指月亮。
    【例】回教曆法依太陰運行而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太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yīn
解釋:
1.鬼神居住的地方。《楚辭.劉向.九歎.遠遊》:「選鬼神於太陰兮,登閶闔於玄闕。」《文選.曹植.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唐.李善.注:「太陰,眾神所居之所。」
2.月球的別稱。唐.楊烱〈盂蘭盆賦〉:「太陰望兮圓魄皎,閶闔開兮涼風嫋。」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一齣:「吾乃嫦娥是也,本屬太陰之主。」
3.經穴名。有陰氣旺盛的意義。如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4.純陰。《北史.卷九四.室韋列傳》:「冬月穴居,以避太陰之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