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攬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ㄍㄜㄅㄛˊㄨㄟˊㄓㄨˋ使ㄕˇㄎㄠˋㄐㄧㄣˋㄗˋㄐㄧˇㄖㄨˊ:「ㄇㄚ˙ㄇㄚㄅㄚˇㄎㄨ˙ㄍㄜㄅㄨˋㄊㄧㄥˊ˙ㄉㄜㄇㄟˋ˙ㄇㄟㄌㄢˇㄗㄞˋㄏㄨㄞˊㄌㄧˇ。」
  2. ㄅㄚˇㄔˊㄓㄤˇㄨㄛˋㄖㄨˊ:「ㄉㄨˊㄌㄢˇ」、「ㄗㄨㄥˇㄌㄢˇ」。
  3. ㄋㄚˊ˙ㄓㄜㄖㄨˊ:「ㄌㄢˇㄐㄧㄥˋㄗˋㄓㄠˋ」。
  4. ㄧㄣˇㄐㄧㄣˋㄐㄧㄝㄋㄚˋㄖㄨˊ:「ㄧㄢˊㄌㄢˇㄖㄣˊㄘㄞˊ」、「ㄓㄠㄌㄢˇㄕㄥ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ǎn
解釋:
  1. 用胳膊圍住,使靠近自己。
    【例】母親把哭得不停的小孩攬在懷裡,不斷的安撫著。
  2. 把持。
    【例】獨攬、攬轡、攬鏡
  3. 引進、招徠。
    【例】延攬人才、招攬生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ǎn
解釋:
[動]
1.把持。如:「獨攬」、「包攬」。唐.李白〈愁陽春賦〉:「若使春光可攬而不滅兮,吾欲贈天涯之佳人。」
2.引進、招徠。如:「延攬人才」、「招攬生意」。
3.採摘、採取。《楚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漢.王逸.注:「攬,采也。」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日月。」
4.提、牽。如:「攬裙」、「攬轡」。《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á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擁抱、摟抱。
  2. [[動] ] 包攬、承擔、負全責。
  3. [[量] ] 計算兩手環抱長度的單位。
  4. [[量] ] 計算一綑綑柴火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