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口琴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kǒu qí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u qín
解釋:
  1. 樂器名。屬簧片風琴的最小型樂器。上面有兩行並列的小孔,裡面裝有銅製的笛簧,用口吹吸,能發出各種聲調。源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歐洲。
    【例】口琴的體積小,方便攜帶,是一種普及的樂器。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口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u qín
解釋:
樂器名。自由簧的吹奏樂器。源於十九世紀二○年代的歐洲。上面有兩行並列的小孔,裡面裝有銅製的笛簧,用口吹吸,能發出各種聲調。為英語Harmonica的意譯。今有各種尺寸與不同調性的形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口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áu-khî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樂器名。屬於簧片風琴的最小型樂器,上面有兩行並列的小孔,裡面裝有銅製的笛簧,用口吹吸,就能發出各種聲調。
同義詞: 喙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口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口琴ha33 moo55 ni55 khah3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