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圓舞曲 - 教育百科
ˊ
ˇ
ˇ
  • 漢語拼音 yuán wǔ q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wǔ qǔ
解釋:
曲種名。一種每節三拍的舞曲。源於德國、奧國鄉間的民俗舞曲連德勒(Ländler),十七、八世紀流行維也納宮廷後,旋律速度加快,十九世紀以後風靡全歐洲。以史特勞斯一世(Johann Strauss Sr.I)、史特勞斯二世(Johann Strauss Sr.II) 、蕭邦(Frederic Chopin)、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等人的作品最有名。也稱為「華爾滋舞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