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比較型態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arative Morphology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人類學的研究中,比較型態學是採用比較的方式,研究各民族或種族的人體特徵,包括高矮、胖瘦、骨骼等,以了解各民族或種族外型的特徵。
  最早使用這種方式研究人類學的是德國人類學家布魯門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 1752~1840),他於一七七五年在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採用解剖學的方法,研究不同種族的頭蓋骨及頭腦的軟體部分(大腦),以了解各種族頭蓋骨及腦部特徵。這種採用自然科學的方法-頭蓋骨的測量、大腦結構的特徵的細微解剖,在當時對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很有貢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比較型態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