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浸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ㄠˋㄗㄞˋㄧㄝˋㄊㄧˇㄓㄨㄥㄖㄨˊ:「ㄐㄧㄣˋㄆㄠˋ」、「ㄐㄧㄣˋㄗˋ」。
  2. ㄕㄣˋㄊㄡˋㄖㄨˊ:「ㄐㄧㄣˋㄖㄨㄣˋ」、「ㄐㄧㄣˋㄖㄨˋㄍㄨˇㄙㄨ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解釋:
  1. 泡在液體中。
    【例】浸泡、浸漬
  2. 滲透。
    【例】浸潤、浸入骨髓
  3. 漸漸、逐漸。
    【例】浸衰、浸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解釋:
[動]
1.漬、泡在液體中。如:「浸泡」、「浸漬」。
2.滲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濕,潤浸北房。」唐.楊烱〈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隱喬樹,溝水浸平沙。」
[副]
漸漸、逐漸。如:「浸漸」。《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張浩傳》:「其後奢用浸廣,蓋汝霖有以導之云。」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ì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把東西放在水中泡著。
  2. [[動] ] 指長時間待在某一個環境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