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灰海鰻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灰海鰻
英文名: Muraenesox cinereus
描述:
體延長,軀幹部近圓筒狀,尾部側扁。頭大,錐狀。吻尖長。體長為體高之17.8倍,頭長的6.5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4倍;頭長為吻長之3.3倍;吻長為眼徑之3.1倍;頭長為眶間區之8.2-8.7倍;肛門前之側線孔40-47。頭大,錐狀。吻尖長。眼大,長橢圓形。口大、稍斜裂,口裂伸達眼後方,上頜突出。兩頜齒均為3列,中列最大,前上頜骨前部具4-5個大犬齒;下頜骨齒外列不向外突出,前部具2個大犬齒;鋤骨齒3列,中列最大,且前後的最大齒皆具尖頭。肛門位於體中部前方。體無鱗。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發達,並相連。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肛門上方之前的背鰭鰭條數為66-78。胸鰭發達、尖長。體背及兩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黑色,胸鰭淡褐色。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波斯灣、印度西岸及斯里蘭卡至斐濟及吐瓦魯、北至日本與韓國、南至阿拉弗拉海 及澳洲北部等。臺灣各砂泥底質海域皆有分佈。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