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猞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ㄑㄩㄢ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sh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解釋:
參見「猞猁孫」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猞猁孫」: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簡稱為「猞猁」。狀如貍貓其皮可製裘,極珍貴。《紅樓夢》第五三回:「賈珍看著收拾完備供器,靸著鞋,披著猞猁猻大裘。」《紅樓夢》第一○五回:「黑狐皮十八張、青狐六張、貂皮三十六張、黃狐三十張、猞猁猻皮十二張。」或稱為「天鼠」、「土豹」、「失利孫」、「猞猁猻」。

注音: ㄕ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猞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