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狡獪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jiǎo ku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o kuài
解釋:
1.詭變多詐。《文明小史》第五八回:「這其間有位侯補知府叫做黃世昌的,為人極其狡獪。」也作「狡猾」。
2.開玩笑、戲言。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公笑曰:『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耳!彥伯遂以著書。』」
3.遊戲。《南史.卷五.齊廢帝鬱林王本紀》:「又多往文帝崇安陵隧中,與群小共作諸鄙褻擲塗睹跳、放鷹走狗雜狡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狡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狡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