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群聚結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munity Structur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群聚的外部形態或內部組織。群聚的外部形態包括:群聚的垂直分層和帶狀分布,群聚的內部組織則指群聚的物種組成和多樣性。群聚的垂直分層,使不同生長形態的生物,共存於一有限空間中,例如:熱帶雨林和珊瑚礁的垂直分層,從最高的林冠層(canopy)到地表的林床層(floor layer),可以分為數個層,各由不同生長形態的生物佔據著。群聚的帶狀分布,與水平方向上的環境梯度和生物適應能力的差異有關,例如:海岸或湖泊沿岸生物的帶狀分布,從近岸陸地、潮間帶到亞潮帶,隨著鹽度、濕度、溫度和底質的差異,各有不同的生物棲居;群聚的物種組成則指構成群聚的生物種類和相對豐度。群聚結構是生物群聚的基本特徵,環境因子的改變常會引起群聚結構的變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群聚結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