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貒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ㄓ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tu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ān
解釋:
[名]
一種外形似豬的動物。即豬獾。體形肥大,行動遲鈍。短尾、尖嘴,擅掘洞,穴居。明.張自烈《正字通.豸部》:「貒,豬獾,一名獾㹠,狀似小豬,體肥,行鈍,穴居,足尾短,褐毛,尖喙,能孔地,食蟲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形似小豬之動物。即豬獾。體肥,行鈍。短尾、尖嘴,擅掘洞,穴居。《說文解字.豸部》:「貒,獸也。」《正字通.豸部》:「貒,豬獾,一名獾豚,狀似小豬,體肥,行鈍,穴居,足尾短,褐毛,尖喙,能孔地,食蟲肉。」《爾雅.釋獸》:「貒子貗。」晉.郭璞.注:「貒,豚也。一名獾。」宋.邢昺.疏引《字林》:「貒獸似豕而肥,其子名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盡。」

注音: ㄊㄨ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貒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