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洲大蝸牛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非洲大蝸牛
英文名: Achatina fulica
描述:
殼形 : 中大紡錘形殼寬 : 約4.6-5mm殼高 : 約10-15mm螺層數 : 約8-9層殼中大型、右旋,是臺灣目前體型最大的蝸牛之一,螺塔高,但縫合線不明顯。殼黃褐色,具有不規則的赤褐色條紋,殼頂第1~3層常為乳白色,第4~6層為淡黃色,夾雜赤褐色或淡紫色斑紋,第7~9層為暗紅色,內有淡紫色或黃白色之粗紋。肉體為黑褐色混有白色斑點,腹面灰白色,也有白化的養殖品系,俗稱「白玉蝸牛」。
分布:
原產東非馬拉加西(Malagasy),十九世紀初經由原產地跨越印度洋逐漸向東方移動,入侵東南亞而至全世界。臺灣全島均可發現。台灣調查記錄 : 臺灣全島,臺東縣蘭嶼、綠島,金門,澎湖,馬祖,東沙島等。
作者: 謝伯娟, 吳書平, 蔡奇立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