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五類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hēi wǔ lè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ēi wǔ lèi
解釋:
黑五類是中國共產黨掌權者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對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等五類人的統稱,合稱地富反壞右,與「紅五類」相對。在共產黨統治中國的前三十年間(西元1949~1979),被認定為黑五類者,地位有如政治賤民,在公民權益、政治待遇、就學就業等各方面,都備受歧視,甚至喪命。黑五類是個籠統的認定,大抵曾有上千萬人被劃為黑五類,若加上他們的眷屬,則有上億人因為這個政治身分而受到牽連。參見「紅五類」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黑五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