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牛鼻子 - 教育百科
ˊ
ˊ
˙
  • 漢語拼音 niú bí z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ú bí zi
解釋:
  1. 譏稱道士之詞。說法有二:一、道士頭上的高髻很像牛鼻子。二、相傳道教始祖李聃騎牛出函谷關,後世乃以牛鼻子稱道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牛鼻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ú bí zi
解釋:
1.譏稱道士之詞。說法有二:一、道士頭上的高髻很像牛鼻子。二、相傳道教始祖李聃騎牛出函谷關,後世乃以牛鼻子稱道士。《醒世姻緣傳》第一三回:「似這臭牛鼻子、禿和尚,就是萬年沒有漢子也不養他。」《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九回:「你這個牛鼻子,我也不奈你何。」
2.大陸地區指關鍵、要害。如:「這下可抓到了城市改革的牛鼻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牛鼻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