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兕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一種像牛的野獸,色青,獨角,皮堅厚。
    【例】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論語.季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古代一種似牛的野獸。《爾雅.釋獸》:「兕,似牛。」晉.郭璞.注:「一角,青色,重千斤。」《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古代一種似犀牛之獸。《說文解字.部》:「兕,如野牛而青。」《爾雅.釋獸》:「兕,似牛。」晉.郭璞.注:「一角,青色,重千斤。」《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唐.杜甫〈復陰〉詩:「江濤簸岸黃沙走,雲雪埋山蒼兕吼。」

注音: ㄙ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