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沖蝕(或正常侵蝕) - 教育百科
正 | |
常 | |
沖 | |
蝕 | |
( | |
或 | |
正 | |
常 | |
侵 | |
蝕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Normal Eros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為常態沖蝕。因為地球自形成陸地後,地表在自然界的風化作用和雨水、海浪、河流、冰川、及風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逐漸受到破壞,並產生均夷作用,經過長期(超過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的演變,終於形成今日的地表各種形貌。這種純由自然力成的沖蝕現象即是正常沖蝕,也稱為自然沖蝕。又因為它是地質現象,所以也稱為地質沖蝕(或地質侵蝕)(geological erosion)。根據研究,在中等起伏的地形,自然沖蝕率大約是每年每平方公尺為0.0045公斤;在坡度較陡的地形,自然沖蝕率增大,大約為每年每平方公尺0.0045。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正常沖蝕(或正常侵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