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hemera sauteri - 教育百科
E | |
p | |
h | |
e | |
m | |
e | |
r | |
a | |
s | |
a | |
u | |
t | |
e | |
r | |
i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
英文名: | Ephemera sauteri |
描述: 本種之稚蟲與同屬之E. formosana相當相似,雖然本種之稚蟲體型及斑紋在個體間差異極大,但仍可歸納出下列與E. formosana不同之形態特徵: 1.體色:全身體色為黃色至深黃色之間。且與E. formosana相比,體型較大、體色較深、腹部背面的斑紋帶有紫色。 2.頭部:頭前突葉寬短,其寬度約為頭部寬度之二分之一。右大顎磨區(molar)具有脊起,位於中央部分的脊起間的條溝其寬度和E. formosana相比較窄,約為鄰近脊起寬度的六分之一。 3.腹部:腹鰓覆蓋在腹部背方,由背面觀腹部前端數節的鰓較大,且有伸向腹部背面中線的趨勢。鰓為淡紫紅色。 4.卵:和E. formosana不同,卵為平滑圓筒型。 體長:老熟稚蟲,雄蟲:15.35-22.10mm。雌蟲:19.25-25.30mm。 |
|
分布: 台灣,中國大陸(廣東)。 |
|
作者: | 陳彥霖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