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naphosa kompirenensis - 教育百科
G | |
n | |
a | |
p | |
h | |
o | |
s | |
a | |
k | |
o | |
m | |
p | |
i | |
r | |
e | |
n | |
e | |
n | |
s | |
i | |
s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
英文名: | Gnaphosa kompirenensis |
描述: 雌蛛體長約6.1-10.5mm,背甲黃褐色,邊緣黑,頭部略微隆起、頸溝和放射溝明顯,中窩縱向;螯肢黃褐色,具前牙堤齒3顆;胸板心形、黃褐色,覆有黑色長毛。腹部長筒形、灰褐色,後端稍尖,有黑色小斑點,以及褐色和白色毛散布其上,並隱約可見八字型斑紋;腹面體色較淡。步足黃色、粗壯,足式為:4-1-2-3,各步足腿節和蹠節腹面具刺,第1、2對步足蹠節、跗節具毛叢。雄蛛體長約6.0-8.5mm,頸溝較不明顯,螯肢具前牙堤齒1顆;腹部具有2列縱紋;步足黃色,第3、4脛節及蹠節被面具刺。 |
|
分布: 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越南及臺灣。在臺灣於屏東縣墾丁國家公園有採集紀錄。 |
|
作者: | 羅英元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