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做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ㄣˋㄒㄧㄥˊㄇㄡˇㄓㄨㄥˇㄍㄨㄥㄗㄨㄛˋㄏㄨㄛˋㄒㄧㄥˊㄨㄟˊㄖㄨˊ:「ㄗㄨㄛˋㄕˋ」、「ㄗㄨㄛˋㄍㄨㄥ」、「ㄗㄨㄛˋㄕㄥ˙ㄧ」、「ㄗㄨㄛˋㄕˊㄧㄢˋ」。
  2. ㄓˋㄗㄠˋㄖㄨˊ:「ㄗㄨㄛˋㄉㄢˋㄍㄠ」、「ㄗㄨㄛˋㄈㄨˊ」。
  3. ㄉㄤㄕㄣㄨㄟˊㄖㄨˊ:「ㄗㄨㄛˋㄈㄨˋㄇㄨˇ˙ㄉㄜ」、「ㄗㄨㄛˋㄌㄠˇ˙ㄉㄜ」。
  4. ㄐㄩˇㄅㄢˋㄖㄨˊ:「ㄗㄨㄛˋㄕㄥㄖˋ」、「ㄗㄨㄛˋ滿ㄇㄢˇㄩ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做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1. 進行某種工作或活動。
    【例】做生意、做功課、做早操
  2. 當、擔任。
    【例】做官、做老師
  3. 舉辦、舉行。
    【例】做生日、做滿月、做週年
  4. 製造。
    【例】做衣服、做鞋子
  5. 假裝。
    【例】做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動]
1.成為。如:「做人」、「做官」。
2.進行某事。如:「做生意」、「做實驗」、「做事」。
3.舉辦。如:「做生日」、「做滿月」、「做週年」。
4.製造。如:「做衣服」、「做鞋子」。
5.假裝。《水滸傳》第三五回:「宋江教分作三起下山,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ò/tsuè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進行某一件事情。
  2. [[動] ] 擔任或從事某種行業、工作。
  3. [[動] ] 製做。
  4. [[動] ] 身為、具有、成為一種身分。
  5. [[動] ] 招惹。
  6. [[介] ] 任由、儘管、只管。
  7. [[動] ] 寫作。
  8. [[動] ] 擔任某種職務。
  9. [[動] ] 結成某種關係。
  10. [[動] ] 放在對比的句子裡,表示不相涉。
  11. [[動] ] 許配、訂親。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