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痛痛病事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tai-ltai Diseas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1968年,發生在日本富山縣神通川下游鎘汙染地區的一種公害病,受害者周身劇烈疼痛,因此命名為痛痛病。發生原因為當地居民長期飲用被鎘污染的河水和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鎘稻米,鎘在體內蓄積,使鈣剝脫,進而導致骨骼脆弱和軟化。其潛伏期為2至8年,其可長達10至30年,多見於45歲以上生育多的婦女,患病初期,腰、背、膝關節疼痛,隨後遍及全身。疼痛的性質為刺痛,活動時加劇,休息時緩解。骨頭嚴重畸形,骨脆易折,患者疼痛難忍,因此稱為痛痛病。患者最後往往臥床不起,呼吸困難,死於其他合併症。消除鎘汙染是防治痛痛病的根本措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痛痛病事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