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耽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ㄦ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dā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ㄢˊㄔˊㄊㄧㄥˊㄌㄧㄡˊㄖㄨˊ:「ㄉㄢㄨˋ」。
  2. ㄔㄣˊㄇㄧˊㄖㄨˊ:「ㄉㄢㄋㄧˋ」、「ㄉㄢㄌㄜˋ」、「ㄉㄢㄐㄧㄡˇ」、「ㄉㄢㄩˊㄐㄧㄡˇㄙ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ān
解釋:
  1. 延遲、滯留。
    【例】耽誤、耽擱
  2. 沉迷。
    【例】耽溺、耽酒、耽於逸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ān
解釋:
[動]
1.延遲、滯留。如:「耽誤」、「耽擱」。
2.沉迷。如:「耽溺」。《文選.枚乘.七發》:「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清.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
[形]
1.耳朵大而下垂。《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2.快樂。《禮記.中庸》:「兄弟既翕,和樂且耽。」漢.鄭玄.注:「亦樂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â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