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曩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ㄖˋ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nǎ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ǎng
解釋:
  1. 從前、往日。
    【例】曩昔、曩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ǎng
解釋:
[名]
從前、往日。如:「曩昔」、「曩者」。《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寡人曩不知子,今知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從前、往日。《說文解字.日部》:「曩,曏也。」又《說文解字.日部》「曏」字:「曏,不久也。」《字彙.日部》:「曩,昔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寡人曩不知子,今知矣。」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晉.向秀〈思舊賦〉:「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遊宴之好,感音而歎。」

2. 姓。《字彙.日部》:「曩,姓。」

注音: ㄋ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