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淌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ㄌㄧㄡˊㄒㄧㄚˋㄌㄧㄡˊㄔㄨㄖㄨˊ:「ㄊㄤˇㄒㄧㄝˇ」、「ㄊㄤˇㄌ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g
解釋:
  1. 流下、流出。
    【例】淌血、淌眼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g
解釋:
[動]
流下、流出。如:「淌血」、「淌眼淚」、「天氣悶熱,一大堆學生都擠在一塊兒考試,裡外煎熬,個個滿頭淌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大波。澤存堂本《玉篇.水部》:「淌,大波。」

2. 順流而下、流出。《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但凡牛舐著鹽,就要淌出眼水來。」《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門下在這裡大半年了,看見少爺用銀子像淌水。」

注音: ㄊ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