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栱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ǒng
解釋:
  1. →斗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ǒng
解釋:
參見「斗栱」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ô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閂。栓門戶的橫木。
  2. [[名] ] 指梁木。
音讀: kó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梁柱間的銜接結構。為立柱與橫梁交接處的弓形木。用以增加梁的承重量,且可使屋簷向外伸展翹起,為中國傳統建築特色之一。唐.元稹〈連昌宮詞〉:「蛇出燕巢盤斗栱,菌生香案正當衙。」《群音類選.清腔類.卷八.浪淘沙.我有屋三間曲》:「萬象森羅為斗栱,瓦是青天。」

注音: ㄍ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栱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