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捏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捏製麵人為生的人。捏麵是傳統民間技藝,材料是將麵粉和糯米用水攪拌揉和,再放在開水裡煮熟。涼了以後,用手揉搓並加入糖或香蕉油,和著五顏六色的食品顏料即可完成。捏麵人利用這些材料,借著梳子、剪刀、牛骨籤等工具,結合他們的巧思、巧手,就可捏出各種可玩又可吃的玩偶人物、飛禽走獸。也稱為「麵人兒」、「麵塑」。
2.一種傳統民間技藝。以蒸熟的糯米團加入色料、糖或鹽搓揉均勻,用手指或梳子、剪刀、生骨籤等工具,以塑造技法捏出各種人物、動物等的樣子。也稱為「米雕」。
|
豬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豬胃。《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當日金奴與母親商議,教八老買兩個豬肚磨淨,把糯米蓮肉灌在裡面,安排爛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季恬逸見他不喫大葷,點了一賣板鴨,一賣魚,一賣豬肚,一賣雜膾,拿上酒來。」
|
清風兩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兩袖清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高文秀,元代雜劇家,所作《遇上皇》這齣雜劇共四折,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內容是敘述平民趙元在上京途中偶然替微服私訪的宋太祖解圍,因而免去延誤送達文書被處死的命運,並當上了東京府尹。典源取的這一段是寫喜好飲酒的趙元覺得,糯米釀的粗酒,比香醇的美酒還要好喝,喝了之後整個人清爽舒暢,瓶中還不時的散發出陣陣酒香。「兩袖清風」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就用來形容喝茶或飲酒後清爽舒暢的感覺。(二)元代陳基所作的〈次韻吳江道中〉詩,寫到:「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詩中描述才剛出門,迎面而來的清風就灌入衣袖中,只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他拄著手杖伴隨月光...
|
鼠麴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初春,可直接將鼠麴草的幼苗及嫩莖葉洗淨,以沸水川燙後沾醬料直接食用。在早期農業社會,常將鼠麴草加上糯米漿及糖水後製成口齒留芳的鼠麴草粿給幫忙下田的農人們當點心吃。如果無法馬上食用,也可以將整顆植株至於陽光下曝曬乾燥,以利於保存。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鼠麴草英文關鍵字:Cudweed 參考書目註1: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54頁,張碧員及張蕙芬著,大樹文化1997年8月出版。註2:台灣自然大系珍藏版,台灣的常見野花第一輯27頁,鄭元春著,渡假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註3:台灣新野菜主義180頁,吳雪月著,大樹文化2000年...
|
搓湯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糯米研磨成糊狀的湯圓材料再揉成圓球形。如:「每年冬至,搓湯圓成了弟妹們的最大樂趣。」
|
扁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指餛飩、水餃、鍋貼之類的麵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後邊計氏一夥主僕,連個饝饝皮、扁食邊,夢也不曾夢見。」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十二月.皇都品彙》:「孫鬍子,扁食包細餡;馬思遠,糯米滾元宵。」也稱為「餛飩」。
|
湯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糯米所製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製成圓糰狀,分有餡、無餡兩種。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湯圓》:「一曰湯糰,北方人謂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然實常年有之。屑米為粉以製之。……有甜鹹各餡,亦有無餡者,曰『實心湯圓』。」也稱為「湯糰」。
|
粿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臺灣式的粽子。做法是以在來米磨成的粉末與少量糯米粉摻水拌成糊狀,中間填餡,用粽葉包裹,以水煮熟即可食用。餡通常有肉丁、蝦米、紅蔥頭等。
|
元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將餡放在鋪有糯米粉的竹籃上,再用雙手搖晃竹籃,使糯米粉均勻的黏在餡上,如此重複數次而製成的球形食品,稱為「元宵」。為元宵節的應時食品。
|
肉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葉片裹糯米和肉等佐料而蒸煮製成的食品。如:「每近端午,母親總會包些肉粽過節。」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